• 威尼斯wns9778

    光伏征途上的 “关中飞将”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4-27 来源:中国网 作者:李怡静
    分享到:

    渭北平原,春意盎然。在陕西水电关中公司项目现场,从科技含量满满的智慧工地平台,到紧张忙碌的施工现场;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,到光伏板波光粼粼一片海洋的建设画卷……,到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景象。

    20250427965370.png

    “地面人员注意,光伏组件即将抵达,准备接收!”随着对讲机里传来的指令,一架银灰色的无人机如同矫健的雄鹰,稳稳悬停在关中山地光伏施工现场上空。这样的场景,如今已成为光伏项目建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
    在陕西水电关中公司项目建设现场,一项创新技术的应用正成为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——无人机吊装光伏组件。面对平均坡度超50度的沟坡地,传统的人工运输方式不仅效率低下,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,关中公司引入工业无人机技术,实现了光伏组件的高效、安全运输。

    “关中飞将”团队由四台无人机组成,分别是“飞将一号”飞翼、“飞将二号”翔风、“飞将三号”云帆和“飞将四号”电翼。它们在复杂地形中穿梭,将光伏组件精准投送到施工点,成为项目建设中的“能工巧匠”。

    “每台无人机单次可运载近35公斤的光伏设备材料,仅需2分钟就能完成一次运输任务,将原计划利用人工60天完成的工期压缩至20天,这种高效的运输方式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。每架无人机日均运输光伏组件可达200余块,在项目建设高峰期单日吊装光伏板可突破2500余块,效率较传统方式翻了三番。在大规模光伏项目建设中,这种高效的运输能力能够显著加快施工进度。”关中项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。

    20250427331036.png

    “关中飞将”团队的运输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,只需少数技术人员操作和维护无人机。以一个10万千瓦的光伏项目为例,传统方式可能需要每天投入300名工人进行运输和安装,而使用无人机运输,每天可能只需要10名技术人员,显著节约了人力成本。

    无人机吊装过程中,光伏组件能够平稳地被运输到施工点,减少了因人工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和损坏,提高了组件的完好率。无人机将光伏组件精准地放置在安装位置,为后续安装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
    20250427744329.png

    除了“关中飞将”,在关中项目光伏厂区,搭载高清摄像与热成像设备的无人机已实现智慧自动巡检。在白水330千伏升压站及其他设备区域,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自主规划最优巡检路线,运用红外测温、局部放电检测等先进技术,对变压器、开关柜等关键设备进行全方位监测,借助AI算法实现智能预警,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。目前,这套智慧巡检系统已在关中公司蒲城斜里光伏电站、蔺庄河光伏电站以及五泉330千伏变电站成功落地应用,显著提升了电站运维的智能化水平与设备可靠性。

    作为新能源建设领域的践行者,陕西水电关中公司将持续深化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,不断探索现代科技创新成果应用,以科技赋能工程建设,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效率与管理水平,为公司加速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。